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

〈台灣動漫文化的幾個思考〉我的回應串v1.0

這裡收錄我在各個地方對於〈台灣動漫文化的幾個思考〉一文所作的比較完整的回應,並且若有新回覆會隨時更新,有興趣的人可以把它看完,搞不好可以挑到我自我矛盾的地方,科科。

要長時間一直回覆同一篇文章實在很容易混淆,尤其是我在一邊回覆又一邊增加一些新的知識或想法時,很容易搞混自己原本到底是怎麼想的。以下按發文時序排列。


寫這篇文章目的,除了剛好最近設計漫畫劇本有提到相關的討論外,也因為身在其中並習慣探究,所以試著把一些我想到的東西寫出來跟大家討論分享,透過討論獲得糾正也算是釐清自己的知識與價值觀,說真得雖然自詡為御宅族,我覺得我也只是喜歡看動畫而已。

你提了很多問題,有一些我不太瞭解你的意思,我試著挑我比較懂的部分回應你。第一個是,我絕對沒有過類似「台灣不能、不應該用本土題材來創作」的主張,我挺多只會提出,根據過去的作品經驗,台灣本土動漫的政策導向以及既有的作品,他們不受歡迎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不符合「御宅族」胃口。

這裡說「御宅族」而非「社會大眾」的原因是,動漫作品的主要閱聽群主體應該是御宅族們,除非這類作品比較特殊,好比幼幼台的兒童卡通,或者大眾化到像七龍珠、海賊王、柯南這種普及化極高的類型,當一個本土動漫作品沒辦法是大眾化的,那就需要御宅族(他們的特性是,相對於其他人,他們對動漫更有愛)作為市場的對象,當本土動漫的確讓御宅族感到不有趣時,很難相信它可以搖身變為熱門作品。

我對基督教不會覺得老土,但我對道教就會有這種感覺(同理,我的確覺得日本古老故事大概比較不會老土);這跟生活經驗有關,「老土」這個評價來自對生活中長輩的印象,可能你覺得傳統故事一點都不老,或者對其感到新鮮有趣,但坦白說我自己沒有這種感覺,而我判斷至少御宅族們,或者即便是普通的年輕人,大都應該有像我這種感覺老土的直覺。如果你覺得我的這個判斷不正確,那可以再進一步討論。

關於台灣動漫產業的發展,我唯一的主張大概只有「我不在乎需不需要有自己的本土特色」,這是我反對「一味要本土化、跟別人不一樣」的發展論調,談動漫產業發展第一個面臨的就是市場反應的挑戰,也許台灣既有的動漫市場——我們這些日本動漫愛好者的品味過於武斷,沒辦法理解與接受本土的動漫畫創意,這樣的指責我覺得是OK的,不過若真要開創一個本土文化動漫的市場,要嘛設法塑造新的FANS群體,要嘛作品真得能讓既有的日本動漫愛好者改觀。

如果我的「國內動漫作品不受歡迎,是因為題材老土鮮少人感興趣」的論調是錯的,希望你能告訴我真相。(at極誤動匙,2009/12/25)


我必須指出一個事實是,台灣動漫文化與產業除了政客、創作者、學者以外,最關心的就是你所說的御宅族,今天網路上可以找到的這類討論都不會超出這個範圍。所以我不同意你說的「御宅族只關心日本動漫而已」。

我前一篇回應分析過為什麼我要用御宅族的角色來評價國內作品的熱門與否的原因,動漫本來就不是主流文化,同樣我拿日本的動漫作品來說,即便是涼宮春日、夏娜這種御宅族眼中的熱門作品,若在台灣談這兩部作品的熱門度並且把御宅族排除掉,大家可能聽都沒聽過。你懂我的意思嗎?

動漫產業市場對象是誰?把目標放到整個社會而非御宅族固然很有理想性,但動漫創作者真得要不在乎這些台灣的御宅族消費者嗎?我不是說這是理所當然應該這麼做,我也能理解你不滿於本土動漫跟著日本御宅族的屁股走,但本土動漫與其要抓住大眾的心,不如抓住御宅族的心來得容易。能抓住大眾的心的作品,我看大概只有宮崎駿,當然我也樂見台灣出個動漫大師,然後帶領整個產業蓬勃發展。

龍少年與其說題材老不老套,我認為更大的問題是太少人接觸;我同意你跟上杉跟surveyorK說的,題材傳統也能因為故事改變、表現方法而弄得有聲有色,這點我之前沒有想得很周慮。(at極誤動匙,2009/12/25)


我對文化的理解是,一群擁有相近習慣、價值觀、有相同的語言文字或溝通方式的人,那些共同擁有的特性就是文化。它應該不需要相對於外,也就是說,那是描述一群人的共通點,即便那跟另一群人一樣,那也是文化。

我在其他論壇的討論有看到(這篇文章貼了不少地方),一些人認為台灣的小說也可以做為很棒的題材來改編成動畫,這樣說起來台灣不缺故事,缺的可能是改編(動畫化)的意願與支持者;今年日本的秋番就有一部「冬季戀歌」,在日本動畫的接受度很高,這種改編可能就是因此稀鬆平常。

社會批判與省思做為題材我自己覺得比較不樂觀,我自己在寫那些東西的時候總是想盡辦法讓內容生動有趣好吸引目光,但在那種社會批判的領域,我深覺是困難重重的,比較起來我覺得phiphicake的哲學文章反倒是蠻成功的。可能比較有趣的例子也許還有朱學恆跟幹得好新聞社,不過那應該不太一樣。

你提到馬皇本,我覺得惡搞政治人物也許是個可行的方法,那種感覺跟看最大黨一樣,這也許就真得是一種無關御宅族口味的本土動漫發展方向吧。(at極誤動匙,2009/12/26)


如果你問的是我的文章,那我幫你概述一下,這篇文章我想表達的有兩個重點:

1. 當有人問御宅族台灣acg文化缺乏什麼的時候,總是會提到"台灣缺乏自己的作品",這其中也蘊含他們想要的是"有本土特色的作品",而非外來種。而我對這個意見抱持質疑,因為我認為台灣創作不需要設限,只要有趣、能帶動國內動漫市場即可。

2. 我自己面對"台灣acg文化缺什麼?"的問題時,我會想到acg文化都建構於消費上,我認為這是被動、不充實的,不過我沒提出什麼具體的建議,我只提一些已經有的、非消費性質的acg文化發展的例子。(at深藍論壇,2009/12/30)


我提一下我在其他地方(包含一些私下交流)針對這篇文章跟別人討論中的幾個回應與衍生想法:

在文章中,我提出了過去本土動漫不成功的因素是歸咎於題材過於傳統老土;這個分析是過於輕率的,大多數人會相信只要故事變通或處理手法獨特,它仍有機會可能成為受歡迎的作品,雖然我沒有具體的本土例子可以追認,但我同意這個說法。

有幾位看起來像本土的創作者的人對這篇文章反彈很強烈,這讓我有點出乎意料,寫這篇文章我原本的著眼點在於動漫文化的發展,起因於這些御宅族們的文化反抗,台灣的御宅族對台灣的動漫文化環境不滿,所以我才想討論他們想要什麼,以及有沒有新的文化內容;只是壓根沒料到討論衝突點會交集於御宅族口味與台灣本土創作的困境上。

在這類討論裡面,我也同意受到日本動漫浸淫的台灣御宅族,可能會導致台灣動漫產業必須日本化後才比較會受歡迎;但面對台灣本土動漫產業萎靡的情況,該改變的、該負責的應該是誰,我認為還有討論空間,「御宅族只在乎日本動漫而不管台灣作品死活」如果是真的,那根本不會有御宅族會去談「台灣要有自己的作品(而且強調的是可以獨特於世界的作品)」,因為事實上日本的動漫作品對御宅族來說已經非常充足,網路上會特別討論到這類話題,都是因為御宅族關心國內的本土動漫產業。你也能在巴哈看到這篇文章的另一個衍生討論串,御宅族們試圖挖掘台灣創作可以做為題材的本土文化點子。

這些互動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很多創作者與支持本土動漫的人的想法都是我先前不知道的,這篇文章在各個地方帶來的回饋讓我受益良多,我自己本身也有跟朋友從事漫畫創作,最近幾個月已經有密集的計畫在進行中;因為熱愛動漫所以走向創作的御宅族其實到處都有,站在同樣想關心本土作品,甚至從事創作的立場上,分享意見、給予忠告實在不需要語氣上如此兵戎相見,很明顯的那容易始討論失焦,除非發言者根本沒打算說服對方或從事意見交流。

不過整體來說,討論的範疇與立場比我想像得廣與多元,我感覺到關心這類話題的人還蠻多的,而且見解強烈(見解不強烈意味著平常很少思考這些話題,對於自己的初步意見通常不會說得太滿),有討論、有思考,前景就不會堪慮。(at深藍論壇,2010/01/01)


我不會對遊戲比影集作得好感到意外。

政府對動漫產業的補助貧乏這點我一直都知道,不過這不見得意味著本土動漫如此萎靡根屬於這個問題。我舉個例子,台灣鬼片其實拍得不錯,但是這無關政府補助,因為鬼片就是因應補助太少所產生的影業發展模式。

我的第二個直覺是,看看國內那些做得不錯的遊戲,有哪個是以孫悟空或如來佛或道教為主題?如果這種主題可以受歡迎,我們應該可以在其他產業(電影、小說、遊戲、藝術文化等等)看到它們的蹤跡。再者,用日本人對自己傳統文化的想法來類比台灣不見得是個有說服力的說法,日本的傳統習俗在日本人的眼中也許是符合品味的,雖然我沒有這方面的證據。不過,我某種程度上相信台灣有些人對歷史人物是有崇拜的,也許是宋代的文豪,或者三國時期的武將智將,這種歷史題材的直覺就不會老土,我認為這也跟長輩的灌輸有關(台灣年輕人普遍討厭老一輩的價值觀,連帶對傳統習俗文化產生與老一輩的人不一樣的認知,但歷史人物比較不屬於這個脈絡裡)。

當然,我不是說題材「絕對地(全有全無)」影響動漫的成敗,我當然也同意,當那些被我視為老土的題材若能充分詮釋一些新的東西、有趣的東西,或根本改變了原本面貌,的確有可能發揚光大,我原本的主張並沒有你想像的這麼強(即老土題材完全沒救之類)。

我不理解當把消費者設定在既有的御宅族上,對動漫產業會有什麼負面影響?目前看起來我只覺得那大概不符合國際發展潮流而已。若你談的是御宅族品味不理想、本土文化類的動漫應該優先,你應該多說一點。

這篇文章一開始並不是為了提出我打算怎麼解決問題,而只是提出我對動漫畫提的幾個觀察思考,就跟文章的標題一樣。

我不打算推廣只在乎本土文化如何在動漫中傳達的動漫產業,這是我的基本立場。

我猜你可能把推廣動漫產業跟推廣動漫文化混為一談。

推廣動漫產業是指,讓動漫創作者在市場上順利發展,讓作品賣得好、讓消費者滿意。舉個例子像是思考本土動漫作品的市場困境。

推廣動漫文化是指,讓動漫參與者(創作者、消費者、評論者、愛好者等等)所形塑的行為習慣、互動方式、語言、心態等等各種有關動漫的人、環節、事發揚光大。舉例來說像是文化衝突,社會對御宅族的不友善想辦法改進。

當然,我不排除也許推廣動漫文化是蘊含著推廣動漫產業或者必須以其為某種程度的前提,但我通常談的推廣動漫文化沒有涉及到推廣產業發展。(at鐵之狂傲,2010/02/12)


老土的措詞可能太強烈些,但我不認為尊重就不應該提出指教,尤其是那些直覺反應的批評,而非修飾過有點脫離真實感受的批評。

另外,如果有人真得喜好那些作品,我願意了解他們喜歡的原因是什麼,但我目前沒聽說過有誰真正喜歡他們,只知道政府喜愛、創作者喜愛而已,甚至前者純粹出於奇怪的動機,例如那裡頭有富含本土文化,可以多加推廣、有教育意義、符合主流文化品味。

我相信日本愛好者會接受賣肉、沒內涵、為了賺錢等等對日本作品的批評,這些批評反映事實,也作為御宅族思考動漫的重要素材。

如果我指出的現象(因為老土所以賣不好)是錯的,請告訴我正確的真相,如果那是對的,那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我在這裡是在作評論,不是在做慈善事業。

正確地說我是日本動漫愛好者,我常常在評論日本動漫。

我當然樂見並希望台灣動漫發展,但是台灣動漫發展萎靡,我目前看到的問題點就是題材問題,所以我提它。(at極誤動匙,2010/02/16)


我不排斥那些拿本土文化當作品元素的做法,我談的題材老土,是拿傳統文化當主題(主題的意思是,故事主要在講的東西),原文列舉的作品都是這麼幹。所以你不會看到有遊戲在講媽祖的故事或三太子的故事或者佛教的故事又同時賣得很好。

我同意有些傳統文化的項目或素材不見得一定不受年輕人歡迎,但我還是認為普遍來說年輕人不喜歡傳統文化,眷村文化、各種戲劇(傳統布袋戲、歌仔戲、皮影戲)、本土宗教儀式、傳統禮儀、民俗活動。你當然可以找到反例(不管是項目或人),但我談的是普遍性。

我推廣動漫產業,本來就沒有預設必須推廣什麼樣的動漫產業,我希望本土動漫賣得好是談這個主題的初衷,但這裡的本土動漫該不該一定要有傳統文化、甚至一定要拿傳統文化當主題,我是持反對意見的,我看到的是官員們、評論者一味想要本土文化主題,這是一種自我設限,我不希望這些掌握產業發展趨勢的人都這麼想。

我談賣不好,在既有市場下做分析,我認為可能就是傳統主提的問題。然而,若你要我談怎麼樣可以讓本土作品發展起來,它當然有很多方法,抓住既有市場的胃口是一個,另找市場是一個,發展新的東西然後盡力宣傳也是一個。若讓我選,我當然會選既有市場來做,因為我就是那個市場的消費者。

我猜你談的狀況是,有另一群既有市場的消費者(即現有的本土動漫愛好者)希望有更多屬於自己喜好的作品,ok啊,這類型的創作者,以及消費者當然可以主張政府產業規劃往那個方向去做,不過,那樣做台灣動漫產業會蓬勃發展嗎?還是其實那些作品仍然不受歡迎?(我的前提就是假定這些作品題材沒有市場,而不是未為人知或其他因素。)

如果談產業發展,而是市場真實狀況是目前的本土動漫題材喜歡的人太少,那解決方式當然是找到新的題材來做,或者改變多數消費者的品味以符合作品。如果市場真實狀況是,本土題材其實很多人喜歡,問題也許在技術不良或宣傳不足,那要產業發展就從這些問題著手即可。(at鐵之狂傲,2010/02/19)

2 則留言:

  1. 基本上你所有的論述都圍繞著兩個關鍵的概念在跑,第一個是漫畫產業,第二個是御宅族。可是這樣的思考恐怕過於狹隘。

    首先來處理漫畫產業的問題。我推論你的認知是因為有一個強盛的漫畫產業所以才有強盛的漫畫文化。但實際上產業問題是屬於文化問題的底下。甚至可以粗略的說台灣的漫畫文化是:「一種依附並建立在日本漫畫文本下的文化。」但實際上這樣的文化還是一種文化。當然你是否認為這樣的文化究竟好或不好,那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

    我想強調的是,體認到「這樣的文化」也是文化的一種的前提下,產業的問題就不是台灣漫畫文化思考的重心。假如你將產業等同於文化的話,會有很多的值得探討的議題會被省略掉。我的意思不是說不要去討論產業的問題,而是說如你開啟這個主題的標題所示,或許重心應該放在:這樣的漫畫文化究竟是好還是壞,以及要如何才能讓他更進一步。

    第二個問題就是御宅族。依照你的用詞來看,你似乎是將愛好動漫的人等於御宅族。而且因為台灣的日本動漫迷是占大多數的原因,所以你將全部的台灣的動漫迷等同於御宅族。

    但是這樣的思考是不準確的。因為在台灣,日本漫畫迷只是部分。大多數的漫畫讀者只是「漫畫迷」,他們之所以會看日本漫畫,是因為只有日本漫畫可以看。只要有好的作品的出現的時候他們也會願意去觀賞,例如說像是彎彎或者是蔡志忠、RIVER等等的漫畫作品,他們的銷售量也是不俗,而上面這些漫畫都不是日本漫畫。

    同樣的邏輯也就像是在海角七號或者是艋舺出現以前,很多人都會說台灣人不喜歡看國片,所以國片銷售差。但實際上是大部分的人喜歡看得是好看的電影,而剛好之前的電影都拍的不好看,並不是台灣人不喜歡看國片。

    綜合來說,如果你是以日本漫畫迷的角度來看台灣漫畫產業時,你會忽略掉漫畫文化的本質並不侷限於產業,以及漫畫讀者並不只有日本漫畫迷這兩件事。因此最後你得出的結論會被限制在:以日本漫畫文本的角度來思考怎麼樣的題材才會受到讀者的歡迎,這樣得出的結果就會無法說服別人。

    回覆刪除
  2. 嗯,其實在原文的〈台灣動漫文化的幾個思考〉中,我想談的並非是產業發展,而是文化問題,只是在諸多回應上,大部分跟我討論的人都只回應我對產業的意見,所以我的回應也就只針對這部分來談。我很清楚動漫文化跟動漫產業之間的關係與差別,這點大叔不用擔心。

    我剛剛想過一個出身在美國的美國人,他很喜歡看美式動漫甚至研究美式動漫,他會不會被我稱為御宅族,直覺上我覺得還是會,所以我對御宅族的感覺應該不限於以日本動漫為對象。雖然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各自表述。

    先不談御宅族的概念,你認為台灣的動漫愛好者是多元喜好的,只要有優秀作品,不管那是哪一國的都會喜歡,但現實狀況是日本動漫文本佔大多數,所以導致我有錯覺以為大家都只愛日本動漫,並且以日本動漫作為範本來評價其他國家的作品。

    我覺得這個論述是矛盾的。對應回我原本的主張,就結果來說,台灣過去的動畫電影並沒有受到台灣動漫愛好者的青睞,這些電影不見得受制於「大家不知道」,我自己也有略聞一二,如果台灣動漫愛好者品味是多元的(而非只有日本動漫),那這些作品應該會被廣為流傳,甚至三不五時會出現在網路討論裡,目前為止我只看過《魔法阿嬷》有這種效應。

    那麼,如果台灣的動漫迷品味是多元的(我相信這是對的),我原文中列舉的作品問題很可能就是主題題材的問題(或者說,它裡頭的陳述內容並沒有新意),換句話說它不夠優秀(優秀的作品會受到青睞),無法受到大眾(動漫愛好者)喜愛,這種題材問題無關是否符合日本動漫愛好者的品味,而是作品本身的問題,不是嗎?

    回覆刪除